财经资讯
多省部署四季度经济冲刺 未来半年仍有下行压力
添加日期:2014年10月29日
10月27日,四川省省长魏宏主持召开省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进一步分析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安排近期经济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本月已经有云南、甘肃、山东、江苏、陕西、江西、贵州、四川等8个省(区、市)召开会议,分析当地三季度经济形势,并对四季度经济工作做出部署。综合来看,各地普遍感觉经济下行压力在继续增大,纷纷要求下属各级各部门冲刺第四季度工作,力争完成全年预期目标。
从各省会议内容看,“稳中有忧”成为一个普遍提法。10月10日,贵州省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召开。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付京说,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该省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主要表现为工业增长压力加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压力加大、财政增收压力加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加大。10月14日召开的江苏省委常委会会议指出,虽然该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稳中也有忧,下行压力较大;虽然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但真正实现动力机制的转换还需要一个过程;虽然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布局已经展开,但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还要下更大的功夫。
出于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各省纷纷提出,四季度经济工作需要冲刺。贵州省省长陈敏尔说,四季度的工作,要目标不松口,工作不松劲,乘势而上,奋力前进。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全省上下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奋力冲刺四季度工作,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9月起,情况略有起色,但改善效果尚不明显。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9%,增速比1-8月回落2.1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预测,受国内需求疲软的影响,中国第四季度GDP增速将下降至7.2%。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称,未来6个月经济仍有下行压力,第四季度GDP增速明显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调控部门自10月开始陆续推出众多稳增长举措。专家认为,本届政府坚持底线调控,一旦经济面临失速威胁,肯定要出手“救市”。对经济“新常态”,不应僵化理解。
“当前通过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估算的产能利用率指标虽略有回升但仍处于长期平均水平之下,企业库存高企,去库存进展缓慢,这些迹象都显示经济存在负的产出缺口,目前7.5%左右的实际GDP增速明显低于潜在增长水平。”汇丰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马晓萍说,负的产出缺口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要求未来继续出台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出台与近来讨论较多的经济“新常态”并不矛盾。决策层对于“新常态”的表述也强调了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短期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应与中长期改革推进和发展规划相结合。
对于经济走向“新常态”的适应并不等于政策上的不作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称,“新常态”下,对中国潜在增长率究竟多少虽有争论,但是通胀回落、内需疲弱导致的贸易盈余大增以及PMI指数中就业指数的偏弱趋势,显示中国当前经济增长已运行于潜在增速之下。及时和适度的逆周期宏观政策操作不仅必要,且有益于中长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至于稳增长的具体做法,则值得探讨。财政部财科所前所长贾康认为,“新常态”下宏观政策的新思路应该是把“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更多注重“在供给端发力”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跟踪国民经济运行动态并前瞻性地考虑政策储备与项目储备,在全面改革深化推进过程中,使我国宏观调控更好地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取向和促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功能与效应。
中国社科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基地副主任郑联盛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应整体保持稳健,并继续发挥预调微调的能动性:一是货币政策的应对机制整体保持稳定;二是发挥预调微调能动性;三是坚持防范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思维;四是继续发挥创新性工具的调控作用;最后是深化金融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从各省会议内容看,“稳中有忧”成为一个普遍提法。10月10日,贵州省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召开。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付京说,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该省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主要表现为工业增长压力加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压力加大、财政增收压力加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加大。10月14日召开的江苏省委常委会会议指出,虽然该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稳中也有忧,下行压力较大;虽然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但真正实现动力机制的转换还需要一个过程;虽然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布局已经展开,但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还要下更大的功夫。
出于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各省纷纷提出,四季度经济工作需要冲刺。贵州省省长陈敏尔说,四季度的工作,要目标不松口,工作不松劲,乘势而上,奋力前进。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全省上下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奋力冲刺四季度工作,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9月起,情况略有起色,但改善效果尚不明显。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9%,增速比1-8月回落2.1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预测,受国内需求疲软的影响,中国第四季度GDP增速将下降至7.2%。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称,未来6个月经济仍有下行压力,第四季度GDP增速明显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调控部门自10月开始陆续推出众多稳增长举措。专家认为,本届政府坚持底线调控,一旦经济面临失速威胁,肯定要出手“救市”。对经济“新常态”,不应僵化理解。
“当前通过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估算的产能利用率指标虽略有回升但仍处于长期平均水平之下,企业库存高企,去库存进展缓慢,这些迹象都显示经济存在负的产出缺口,目前7.5%左右的实际GDP增速明显低于潜在增长水平。”汇丰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马晓萍说,负的产出缺口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要求未来继续出台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出台与近来讨论较多的经济“新常态”并不矛盾。决策层对于“新常态”的表述也强调了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短期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应与中长期改革推进和发展规划相结合。
对于经济走向“新常态”的适应并不等于政策上的不作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称,“新常态”下,对中国潜在增长率究竟多少虽有争论,但是通胀回落、内需疲弱导致的贸易盈余大增以及PMI指数中就业指数的偏弱趋势,显示中国当前经济增长已运行于潜在增速之下。及时和适度的逆周期宏观政策操作不仅必要,且有益于中长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至于稳增长的具体做法,则值得探讨。财政部财科所前所长贾康认为,“新常态”下宏观政策的新思路应该是把“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更多注重“在供给端发力”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跟踪国民经济运行动态并前瞻性地考虑政策储备与项目储备,在全面改革深化推进过程中,使我国宏观调控更好地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取向和促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功能与效应。
中国社科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基地副主任郑联盛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应整体保持稳健,并继续发挥预调微调的能动性:一是货币政策的应对机制整体保持稳定;二是发挥预调微调能动性;三是坚持防范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思维;四是继续发挥创新性工具的调控作用;最后是深化金融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