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资讯
峥嵘“税”月里的“小税所”
添加日期:2019年09月26日
“小税所”曾经是税务部门最基层的一线,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一批批税务人以“小税所”为阵地,忠诚履职,见证时代变迁和税制改革,直至撤销或者合并成为税务分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018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让新税务机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税务机构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回忆“小税所”的年代,重温一代代税务人践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初心和使命。
“小税所”的苦乐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左右,我国社会经济整体不够发达,设立在各个乡镇和偏远地区的“小税所”工作和生活条件普遍艰苦简陋。几间土砖房里一桌、一椅、一床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往往就是税务所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家当”;两条腿、一张嘴,一个帆布包、一把算盘、一本税票,往往是税务所干部下乡下村、上门收税的“标配”,晴天一嘴沙、雨天一腿泥是税务所干部们下乡征税的日常写照。后来逐渐有了自行车、摩托车等,但由于税源分散、山路难行,税务干部下乡往往一去好几天,在乡镇农村一边收税、一边帮助劳动生产,与群众同吃同住。
57岁的税务干部周朝阳年轻时在中缅边境的打洛税务所工作,他回忆道:“当时每次征收税款都要跑二十几个寨子,期间就和农户们同吃同住,白天帮老百姓干活,晚上8点后才能集中进行税收工作,我们点着火把,开着手工税票,一家一户地清理征收,有的农户确实没有钱缴纳,只能根据情况,用自己的工资帮忙垫付税款,当时的交通条件差,一出去就十天半月回不了家,家里的生活基本是顾不上的。”
周朝阳老同志所说的是那个年代税务所干部们普遍的共同记忆。当时税收工作的艰苦除了来自物质条件方面,还来自于部分纳税人对税收的不了解、不配合。
“那个时候,偏远地区的少数群众对税收的理解还停留在旧社会所谓‘纳皇粮’的概念上,而我们的税收宣传条件简陋,方法单一,就是靠一张嘴。”原昭通市镇雄县盐源乡税务所所长邓元江老同志说道。因此,税务所干部们不仅要眼尖心细,查明算清应纳税款,还要耐心细致,结合实际说明税收意义,争取得到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税务所干部们不厌其烦的反复沟通宣传下,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小税所”里有苦也有乐。税务所的同事之间就和家人一样,一起为共同的事业奋斗,一起在生活中相互照顾。工作时,“师带徒”的师徒情、同事之间的“战友情”让税务所干部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下班后,大家一起摘菜做饭,像一家人一样围坐吃饭;哪个税务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成为整个税务所大家庭共同的孩子,像亲生儿女一样亲密无间。
除了来自“小家”的快乐,“小税所”更深刻的快乐来自于和当地群众们日益深厚的“大家”之乐。
那个年代,为了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促产增收、开辟和涵养税源,“卷起裤腿、撸起袖子”,下到田间地头配合当地政府以及群众开展农业生产劳动,也是税务所工作的重要部分。为了帮助南华县红土坡镇群众发展支柱经济,解决当地农民烤烟烘烤质量的难题,红土坡税务所干部积极向村民推广“三管蒸气烤烟炉”,从筹集物资、帮助安装、指导应用到技术指导,税务所干部们都亲力亲为。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农民逐年增收,税收也有了更充实的税源。群众增收得实惠,税务干部们也打心底里高兴。
距离南华县数百公里之外的打洛税务所里,税务干部周朝阳已经辗转数夜难眠了。当他得知当地五口之家的布朗族家庭岩地坎家里只有几亩薄田,每年亩产粮食只有150斤,在生产物资紧俏的情况下,他想办法自费买了几包化肥送到岩地坎家。岩地坎看着沉甸甸的化肥一时语塞,抓着周朝阳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谢谢周大哥,我们一定好好种庄稼,好好搞生产!”
税务所干部们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用心用情用力为纳税人服务,为我国税源的不断充实、税款的足额征收不懈努力奋斗。
“小税所”“长”大了
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税收征管法修订、征管方式信息化等让税务工作以“加速度”发生着变化。我国的税收征管开始探索由“一员进户、各税统管”的税收专管员模式向职能分工模式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税务所配备了计算机和打印设备,手工开票变成了机打发票,手写征管资料逐渐被打印表单代替。原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羊拉税务所所长格能感慨地说:“翻山越岭去收税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千里走单骑’护送纸币税款入库的历史也不复存在了,现在点击鼠标,税款就通过银行账户划解上缴了,这些变化既便利了纳税人,也提高了税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进入21世纪,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管,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34字征管新模式;2010年以来,税务系统坚持还责还权于纳税人的改革方向,“以纳税人自主申报”为基础启动新一轮征管体制改革,在强化事中事后管理的同时,加强纳税服务工作。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税制和征管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小税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大部分“小税所”已被撤销或合并成为税务分局。税务分局有了崭新的办公场所,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规范等,给纳税人带来全新的办税体验。
曾经的临沧市孟定税务所变成了孟定税务分局,在持续开展的“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孟定税务分局深度落实4大类13项52条便民服务举措,全面落实导税服务、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预约办税、延时服务、“最多跑一次”和24小时自助办税等制度,着力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纳税服务。“近年来,尤其是国地税合并以后,我们办税越来越方便,很多涉税业务‘跑一次全通办’,甚至是‘足不出户办’,这样我对经营更加有信心。”临沧域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倪明虎说。
像孟定税务分局这样的税务基层部门数不胜数,在税务工作的“变”中,他们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初心“不变”。
2018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国税地税合并,税收执法服务标准、业务流程规范和信息系统集成实现全面统一。同时,“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深入推进,致力于为纳税人打造办税效率更高、流程更简、时限更短、退税更快、渠道更多元的优质办税服务体验。2019年,税务部门实打实、硬碰硬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切实提高企业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曾经云南省海拔最高的税务所——羊拉税务所,变成了现在的国家税务总局德钦县税务局升平税务分局,7名平均年龄28岁的大学生组成了一支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税务队伍。在落实减税降费的“战场”上,升平税务分局参与组成“梅里税收宣传服务队”,把减税降费政策带进基层,为少数民族纳税人提供“双语服务”、纳税申报辅导和减免政策解读,为企业制定“个性化”的税收政策享受“明白卡”,把减税降费红利实实在在送到群众手中。“我们将扎根祖国边疆基层一线,继续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要求更高’的工作标准,履职尽责收好税,尽心用情服务好,让群众不折不扣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升平税务分局分局长刘永成说。
“小税所”的苦乐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左右,我国社会经济整体不够发达,设立在各个乡镇和偏远地区的“小税所”工作和生活条件普遍艰苦简陋。几间土砖房里一桌、一椅、一床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往往就是税务所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家当”;两条腿、一张嘴,一个帆布包、一把算盘、一本税票,往往是税务所干部下乡下村、上门收税的“标配”,晴天一嘴沙、雨天一腿泥是税务所干部们下乡征税的日常写照。后来逐渐有了自行车、摩托车等,但由于税源分散、山路难行,税务干部下乡往往一去好几天,在乡镇农村一边收税、一边帮助劳动生产,与群众同吃同住。
57岁的税务干部周朝阳年轻时在中缅边境的打洛税务所工作,他回忆道:“当时每次征收税款都要跑二十几个寨子,期间就和农户们同吃同住,白天帮老百姓干活,晚上8点后才能集中进行税收工作,我们点着火把,开着手工税票,一家一户地清理征收,有的农户确实没有钱缴纳,只能根据情况,用自己的工资帮忙垫付税款,当时的交通条件差,一出去就十天半月回不了家,家里的生活基本是顾不上的。”
周朝阳老同志所说的是那个年代税务所干部们普遍的共同记忆。当时税收工作的艰苦除了来自物质条件方面,还来自于部分纳税人对税收的不了解、不配合。
“那个时候,偏远地区的少数群众对税收的理解还停留在旧社会所谓‘纳皇粮’的概念上,而我们的税收宣传条件简陋,方法单一,就是靠一张嘴。”原昭通市镇雄县盐源乡税务所所长邓元江老同志说道。因此,税务所干部们不仅要眼尖心细,查明算清应纳税款,还要耐心细致,结合实际说明税收意义,争取得到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税务所干部们不厌其烦的反复沟通宣传下,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小税所”里有苦也有乐。税务所的同事之间就和家人一样,一起为共同的事业奋斗,一起在生活中相互照顾。工作时,“师带徒”的师徒情、同事之间的“战友情”让税务所干部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下班后,大家一起摘菜做饭,像一家人一样围坐吃饭;哪个税务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成为整个税务所大家庭共同的孩子,像亲生儿女一样亲密无间。
除了来自“小家”的快乐,“小税所”更深刻的快乐来自于和当地群众们日益深厚的“大家”之乐。
那个年代,为了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促产增收、开辟和涵养税源,“卷起裤腿、撸起袖子”,下到田间地头配合当地政府以及群众开展农业生产劳动,也是税务所工作的重要部分。为了帮助南华县红土坡镇群众发展支柱经济,解决当地农民烤烟烘烤质量的难题,红土坡税务所干部积极向村民推广“三管蒸气烤烟炉”,从筹集物资、帮助安装、指导应用到技术指导,税务所干部们都亲力亲为。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农民逐年增收,税收也有了更充实的税源。群众增收得实惠,税务干部们也打心底里高兴。
距离南华县数百公里之外的打洛税务所里,税务干部周朝阳已经辗转数夜难眠了。当他得知当地五口之家的布朗族家庭岩地坎家里只有几亩薄田,每年亩产粮食只有150斤,在生产物资紧俏的情况下,他想办法自费买了几包化肥送到岩地坎家。岩地坎看着沉甸甸的化肥一时语塞,抓着周朝阳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谢谢周大哥,我们一定好好种庄稼,好好搞生产!”
税务所干部们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用心用情用力为纳税人服务,为我国税源的不断充实、税款的足额征收不懈努力奋斗。
“小税所”“长”大了
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税收征管法修订、征管方式信息化等让税务工作以“加速度”发生着变化。我国的税收征管开始探索由“一员进户、各税统管”的税收专管员模式向职能分工模式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税务所配备了计算机和打印设备,手工开票变成了机打发票,手写征管资料逐渐被打印表单代替。原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羊拉税务所所长格能感慨地说:“翻山越岭去收税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千里走单骑’护送纸币税款入库的历史也不复存在了,现在点击鼠标,税款就通过银行账户划解上缴了,这些变化既便利了纳税人,也提高了税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进入21世纪,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管,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34字征管新模式;2010年以来,税务系统坚持还责还权于纳税人的改革方向,“以纳税人自主申报”为基础启动新一轮征管体制改革,在强化事中事后管理的同时,加强纳税服务工作。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税制和征管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小税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大部分“小税所”已被撤销或合并成为税务分局。税务分局有了崭新的办公场所,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规范等,给纳税人带来全新的办税体验。
曾经的临沧市孟定税务所变成了孟定税务分局,在持续开展的“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孟定税务分局深度落实4大类13项52条便民服务举措,全面落实导税服务、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预约办税、延时服务、“最多跑一次”和24小时自助办税等制度,着力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纳税服务。“近年来,尤其是国地税合并以后,我们办税越来越方便,很多涉税业务‘跑一次全通办’,甚至是‘足不出户办’,这样我对经营更加有信心。”临沧域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倪明虎说。
像孟定税务分局这样的税务基层部门数不胜数,在税务工作的“变”中,他们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初心“不变”。
2018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国税地税合并,税收执法服务标准、业务流程规范和信息系统集成实现全面统一。同时,“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深入推进,致力于为纳税人打造办税效率更高、流程更简、时限更短、退税更快、渠道更多元的优质办税服务体验。2019年,税务部门实打实、硬碰硬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切实提高企业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曾经云南省海拔最高的税务所——羊拉税务所,变成了现在的国家税务总局德钦县税务局升平税务分局,7名平均年龄28岁的大学生组成了一支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税务队伍。在落实减税降费的“战场”上,升平税务分局参与组成“梅里税收宣传服务队”,把减税降费政策带进基层,为少数民族纳税人提供“双语服务”、纳税申报辅导和减免政策解读,为企业制定“个性化”的税收政策享受“明白卡”,把减税降费红利实实在在送到群众手中。“我们将扎根祖国边疆基层一线,继续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要求更高’的工作标准,履职尽责收好税,尽心用情服务好,让群众不折不扣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升平税务分局分局长刘永成说。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