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务
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上)
添加日期:2014年11月05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条———全面预算》第二条规定: “本指引所称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本指引将全面预算定义为一种预算安排。二是本指引定义的全面预算明确了全面预算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三是本指引定义的全面预算明确了期间范围,是企业对一定期间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有助于企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明确目标,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以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可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正确评价各级、各部门的绩效;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等等。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就是对被审计单位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对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建设,防范全面预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当建立对全面预算内部控制的审计制度,明确审计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应检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审计依据
全面预算控制审计依据除了国家关于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制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及其《企业内部控制手册》有关全面预算部分的内容外,还应包括包括国家、行业协会、被审计单位有关审计方面的规范及标准等。
审计目标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就是保证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促使企业预防和控制全面预算风险,具体包括:(1)证实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是否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2)证实各项全面预算业务是否合法、合规等。
审计内容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因审计主体、审计要求及其审计方式的不同而不同。采用传统的全面审计方式,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指审查和评价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两个方面,范围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业务。采用现代以风险为导向审计方式,审计人员应以全面预算风险为导向,审计已经设计的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及其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是否有效控制了全面预算风险;已经设计有效的全面预算各控制点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实施,是否有效防止了各控制环节的风险;是否根据业务、环境等的变化持续改进全面预算内部控制等。
审计程序
关于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程序,笔者认为,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一般程序包括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有效性调查、初步评价、风险评估、控制测试、评价缺陷、审计评价、形成意见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