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务
应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添加日期:2018年01月31日
当前,税务机关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来控制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全面参与到风险管理体系中,为改进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服务,帮助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促进税务管理稳定和健康发展。
应用
从风险角度,税务内部审计基本程序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分析环境,识别风险。审计人员全面客观分析税务机关所面临的内外部相关因素,对税收风险及相关资料、政策和文件进行细致分析,识别风险点及潜在风险,出具风险清单。
明确风险,确定等级。利用风险因素分析法,分析存在风险因素及其影响,以及一旦发生风险事件所面临的损失,将现存及潜在风险划分等级,准确识别可接受与不可接受风险,为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制定措施,防控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要注意对风险高发领域或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将风险高发部门或业务列为重点审计对象,优化配置审计资源,对其进行重点审计,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突出,更具针对性,保证最大效率地利用审计资源,提升审计效果。
制定报告,确保落实。以所确定的风险点及风险等级为依据,客观全面分析被审计对象的风险管理状况,总结风险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编制审计报告,为下一步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问题
工作规范落实存在难度。目前,开展税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全国税务系统督察审计规范(1.0版)》。该规范对职责任务等各方面作出了规范和要求,但基层在落实中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税务内审的信息库没有建立,导致内部审计缺乏连续性。内部审计主要涉及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未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综合性管理审计转变等。
内审手段相对滞后。目前内审工作中,只有少部分应用计算机辅助开展,基层单位没有建立执法疑点数据库,主要依赖人工编写脚本筛选疑点,费时费力,过程无法跟踪。在审查时,主要采取现场审查方式,手工操作,方式单一。
内审人才匮乏。目前从事内审工作的专职人员较少,审计任务重,临时抽调组建审计小组的人员专业熟练度不够,难以保证内审工作质量。兼职的内审人员在现场检查工作完成后,将返回各自工作岗位,无法保证工作的延续性。
建议
提高内部审计规范性和专业性。税务机关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对税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具有敏感度,正确把握内审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审计人员还应加强工作中的规范性,正确应用相关文件对税务执法过程进行审计。一是对参与内审的人员进行广泛培训。二是开展交流借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经验。三是形成制度模式。把实施方案、内审重点等用制度予以明确,依据操作规范开展内审工作。
加强内审信息化建设。要提升内审信息化水平。在大数据时代,仅仅依靠手工开展监督检查,既没有效率,又无法保证工作质量。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数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特别要熟悉金税三期系统操作应用,提升金税三期环境下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利用,为内部审计提供线索和依据,实现对问题的“精准打击”。
明确内审工作根本目标。首先,要做到强化监督,认真查找税收执法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把一些小问题、苗头性的问题暴露出来,及时予以纠正。其次,要做到防控风险,利用好内部监督的优势,尽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解决在内部,降低外部审计监督风险和税务人员被外部追责的风险。
有效借助第三方力量。税务机关在内部审计时可能会购买第三方服务,用以协助内审工作。但第三方对审计工作的专业尺度把握会存在不可避免的偏差,给内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要正确看待政府购买服务的行为,制定高标准,严格规范内审的专业尺度,尽量避免购买服务带来的风险。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地税局)
应用
从风险角度,税务内部审计基本程序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分析环境,识别风险。审计人员全面客观分析税务机关所面临的内外部相关因素,对税收风险及相关资料、政策和文件进行细致分析,识别风险点及潜在风险,出具风险清单。
明确风险,确定等级。利用风险因素分析法,分析存在风险因素及其影响,以及一旦发生风险事件所面临的损失,将现存及潜在风险划分等级,准确识别可接受与不可接受风险,为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制定措施,防控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要注意对风险高发领域或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将风险高发部门或业务列为重点审计对象,优化配置审计资源,对其进行重点审计,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突出,更具针对性,保证最大效率地利用审计资源,提升审计效果。
制定报告,确保落实。以所确定的风险点及风险等级为依据,客观全面分析被审计对象的风险管理状况,总结风险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编制审计报告,为下一步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问题
工作规范落实存在难度。目前,开展税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全国税务系统督察审计规范(1.0版)》。该规范对职责任务等各方面作出了规范和要求,但基层在落实中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税务内审的信息库没有建立,导致内部审计缺乏连续性。内部审计主要涉及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未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综合性管理审计转变等。
内审手段相对滞后。目前内审工作中,只有少部分应用计算机辅助开展,基层单位没有建立执法疑点数据库,主要依赖人工编写脚本筛选疑点,费时费力,过程无法跟踪。在审查时,主要采取现场审查方式,手工操作,方式单一。
内审人才匮乏。目前从事内审工作的专职人员较少,审计任务重,临时抽调组建审计小组的人员专业熟练度不够,难以保证内审工作质量。兼职的内审人员在现场检查工作完成后,将返回各自工作岗位,无法保证工作的延续性。
建议
提高内部审计规范性和专业性。税务机关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对税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具有敏感度,正确把握内审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审计人员还应加强工作中的规范性,正确应用相关文件对税务执法过程进行审计。一是对参与内审的人员进行广泛培训。二是开展交流借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经验。三是形成制度模式。把实施方案、内审重点等用制度予以明确,依据操作规范开展内审工作。
加强内审信息化建设。要提升内审信息化水平。在大数据时代,仅仅依靠手工开展监督检查,既没有效率,又无法保证工作质量。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数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特别要熟悉金税三期系统操作应用,提升金税三期环境下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利用,为内部审计提供线索和依据,实现对问题的“精准打击”。
明确内审工作根本目标。首先,要做到强化监督,认真查找税收执法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把一些小问题、苗头性的问题暴露出来,及时予以纠正。其次,要做到防控风险,利用好内部监督的优势,尽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解决在内部,降低外部审计监督风险和税务人员被外部追责的风险。
有效借助第三方力量。税务机关在内部审计时可能会购买第三方服务,用以协助内审工作。但第三方对审计工作的专业尺度把握会存在不可避免的偏差,给内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要正确看待政府购买服务的行为,制定高标准,严格规范内审的专业尺度,尽量避免购买服务带来的风险。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地税局)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