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研发材料消耗的精确归集有窍门
添加日期:2017年10月23日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了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同时,无论是高新技术认定、加计扣除或者申请与研发相关的国家专项资金补贴等,企业都需要提供大量研发费用支出的有关资料,笔者提醒企业应多关注研发活动中材料消耗的会计核算,以做到准确归集,同时提高税法遵从度。
研发支出中材料耗用的占比分析
研发主体不同,研发费用支出占比也有差别,科研院所研发人员工资薪酬、企业研发材料所占比例较高。笔者整理了2016年洛阳市3家准备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生产型企业研发支出中材料耗用的占比,分别为19.31%、34.09%和43.59%,平均占比超过32%。
税务局、中介机构审查研发材料耗用的方法
(一)账面审查
在大数据来临的时代,税收大数据管理将源自各类型企业的原始数据加工处理为行业经验指标,作为今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日常监管提供量化指标。因此,税务局、中介机构按照账面数据进行一个初步的审查,找出问题及疑点。
根据某地方税务局发出的《关于企业技术研发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材料指某项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必须要用于明确的研发项目,领用手续齐全、核算正确规范,用量合理,与生产用材料能正确划分,未形成产成品或合格产品。研发过程中如形成产成品对外出售的,出售金额取得的收入应冲减研发费用。在实际审核中,设定材料耗用预警指标率40%,材料耗用预警指标率=材料金额÷(研发费总额-材料金额)×100%;如预警指标率大于40%的,应进行重点审核。如企业在研发过程材料耗用金额确实大于预警指标率的,企业能提供充分证据的,可据实计算。其中研发材料耗用预警指标,就是大数据在研发支出日常监管的具体运用。
(二)实地查验
针对中小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快速增长态势,税务局职能部门应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到企业实地考察审核的举措。
税务局人员在企业调研时,企业财务人员和中介机构人员不得参与现场审核工作。企业研发人员在现场答疑解惑,提供历次研发实验记录予以佐证等,特别是针对大量耗用材料的研发项目,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加以证明,现场审核细致入微。比如:每次实验失败是否形成废品、残料、又再一次重复实验,还是研发已经成功,每次重复投料是否已经形成小批量生产等问题,根据库管人员提供的研发耗材、试制中间品的出入库记录等供调研人员进行比对。通过现场询问与查验原始资料,企业研发材料支出的真实性就会得到落实。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第十二条规定,每年汇算清缴期结束后应开展核查,核查面不得低于享受该优惠企业户数的20%。省级税务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核查办法或工作措施。因此,税务机关核查是必然进行的、常态化的监管举措。企业应认真做好内控及日常核算工作。
(三)企业自证
高新技术认定、加计扣除或者申请与研发相关的国家专项资金补贴,企业需要提供大量材料发票等有关资料。因此,财务人员要提前深入了解耗用材料与研发过程的关联性。企业财务、技术研发部门、库管等相关人员需要实时联动,制定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每个项目材料耗材与研发项目密切相关,实验过程有记录,材料从采购、领用到最终形成成品、残料、废品等各个链条要有据可查。
做好研发材料耗用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未建立全面完整的内控制度,因此要以增强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为契机,建立预算管理、材料合同管理、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档案管理等相关的内控制度,促进企业从研发立项、财务核算到研发成果验收等一系列活动规范有序运作。
(二)制定一套企业研发材料耗用的核算制度。
多数中小企业参考执行生产经营中材料耗用的核算制度,研发材料归集口径不甚规范。笔者在审查时就曾经遇到企业将研发材料耗用的成本日常归集在“生产成本”科目,年末再集中调整入“研发支出”科目的现象。笔者下面提供一个企业内部的研发材料会计核算制度,供大家参考。
1. 研发项目领用的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低值易耗品以及研发过程中试制的产品等资料应妥善保管,视同账内资产建立仓库明细账进行管理,并纳入财务监督,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2. 研发中有关实物资产进行处置的,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 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按照重要性原则不再冲减研发支出,依照废料处置办法进行处置并计入收入。
(2)研发项目完成后以前领用的余料,仍可使用或经修复可继续使用的,应当重新转入存货进行管理与核算,并相应冲减研发支出,发生的修复费用计入当期成本。
(3)研发过程中出售试制产品所得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企业根据所处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研发会计核算制度,财务人员遵照执行,其中的税会差异可设置辅助账记录备查。
因此,企业从“事后归集”变为“事先控制”,精细化管理才能适应新的监管规范。
(三)设立兼职研发核算财务岗位,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针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数量少的情况,可考虑设立兼职研发核算财务岗位,与现有材料会计分离,形成不相容的岗位设置。企业制定研发核算岗位职责规范及日常的操作流程。每年对该岗位财务人员举行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形成互相牵制,改变一人统揽、随意分配核算的局面。
(四)加强研发、库管、财务及辅助人员的相互配合。
研发项目一旦立项,研发外联人员应主动告知财务、库管人员,保证库管在领用材料单上准确标注,财务人员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归集。企业可利用现有信息管理平台,比如OA、ERP等,实现科研项目从发起、核算、查询、预警、控制、验收、评价等全流程控制,实现“互联网+”在科研项目核算上的运用。
另外,批量购入的材料同时用于多个研发项目或同时用于生产,费用分摊方法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不休的焦点。实务操作中一般采用按照耗用的工时,产成品的重量等合理分配的方法。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员出勤记录,研发科研过程记录等,支撑财务分摊形成的数据。
(作者单位:洛阳天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研发支出中材料耗用的占比分析
研发主体不同,研发费用支出占比也有差别,科研院所研发人员工资薪酬、企业研发材料所占比例较高。笔者整理了2016年洛阳市3家准备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生产型企业研发支出中材料耗用的占比,分别为19.31%、34.09%和43.59%,平均占比超过32%。
税务局、中介机构审查研发材料耗用的方法
(一)账面审查
在大数据来临的时代,税收大数据管理将源自各类型企业的原始数据加工处理为行业经验指标,作为今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日常监管提供量化指标。因此,税务局、中介机构按照账面数据进行一个初步的审查,找出问题及疑点。
根据某地方税务局发出的《关于企业技术研发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材料指某项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必须要用于明确的研发项目,领用手续齐全、核算正确规范,用量合理,与生产用材料能正确划分,未形成产成品或合格产品。研发过程中如形成产成品对外出售的,出售金额取得的收入应冲减研发费用。在实际审核中,设定材料耗用预警指标率40%,材料耗用预警指标率=材料金额÷(研发费总额-材料金额)×100%;如预警指标率大于40%的,应进行重点审核。如企业在研发过程材料耗用金额确实大于预警指标率的,企业能提供充分证据的,可据实计算。其中研发材料耗用预警指标,就是大数据在研发支出日常监管的具体运用。
(二)实地查验
针对中小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快速增长态势,税务局职能部门应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到企业实地考察审核的举措。
税务局人员在企业调研时,企业财务人员和中介机构人员不得参与现场审核工作。企业研发人员在现场答疑解惑,提供历次研发实验记录予以佐证等,特别是针对大量耗用材料的研发项目,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加以证明,现场审核细致入微。比如:每次实验失败是否形成废品、残料、又再一次重复实验,还是研发已经成功,每次重复投料是否已经形成小批量生产等问题,根据库管人员提供的研发耗材、试制中间品的出入库记录等供调研人员进行比对。通过现场询问与查验原始资料,企业研发材料支出的真实性就会得到落实。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第十二条规定,每年汇算清缴期结束后应开展核查,核查面不得低于享受该优惠企业户数的20%。省级税务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核查办法或工作措施。因此,税务机关核查是必然进行的、常态化的监管举措。企业应认真做好内控及日常核算工作。
(三)企业自证
高新技术认定、加计扣除或者申请与研发相关的国家专项资金补贴,企业需要提供大量材料发票等有关资料。因此,财务人员要提前深入了解耗用材料与研发过程的关联性。企业财务、技术研发部门、库管等相关人员需要实时联动,制定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每个项目材料耗材与研发项目密切相关,实验过程有记录,材料从采购、领用到最终形成成品、残料、废品等各个链条要有据可查。
做好研发材料耗用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未建立全面完整的内控制度,因此要以增强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为契机,建立预算管理、材料合同管理、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档案管理等相关的内控制度,促进企业从研发立项、财务核算到研发成果验收等一系列活动规范有序运作。
(二)制定一套企业研发材料耗用的核算制度。
多数中小企业参考执行生产经营中材料耗用的核算制度,研发材料归集口径不甚规范。笔者在审查时就曾经遇到企业将研发材料耗用的成本日常归集在“生产成本”科目,年末再集中调整入“研发支出”科目的现象。笔者下面提供一个企业内部的研发材料会计核算制度,供大家参考。
1. 研发项目领用的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低值易耗品以及研发过程中试制的产品等资料应妥善保管,视同账内资产建立仓库明细账进行管理,并纳入财务监督,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2. 研发中有关实物资产进行处置的,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 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按照重要性原则不再冲减研发支出,依照废料处置办法进行处置并计入收入。
(2)研发项目完成后以前领用的余料,仍可使用或经修复可继续使用的,应当重新转入存货进行管理与核算,并相应冲减研发支出,发生的修复费用计入当期成本。
(3)研发过程中出售试制产品所得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企业根据所处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研发会计核算制度,财务人员遵照执行,其中的税会差异可设置辅助账记录备查。
因此,企业从“事后归集”变为“事先控制”,精细化管理才能适应新的监管规范。
(三)设立兼职研发核算财务岗位,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针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数量少的情况,可考虑设立兼职研发核算财务岗位,与现有材料会计分离,形成不相容的岗位设置。企业制定研发核算岗位职责规范及日常的操作流程。每年对该岗位财务人员举行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形成互相牵制,改变一人统揽、随意分配核算的局面。
(四)加强研发、库管、财务及辅助人员的相互配合。
研发项目一旦立项,研发外联人员应主动告知财务、库管人员,保证库管在领用材料单上准确标注,财务人员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归集。企业可利用现有信息管理平台,比如OA、ERP等,实现科研项目从发起、核算、查询、预警、控制、验收、评价等全流程控制,实现“互联网+”在科研项目核算上的运用。
另外,批量购入的材料同时用于多个研发项目或同时用于生产,费用分摊方法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不休的焦点。实务操作中一般采用按照耗用的工时,产成品的重量等合理分配的方法。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员出勤记录,研发科研过程记录等,支撑财务分摊形成的数据。
(作者单位:洛阳天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