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资讯
新常态下中国税收将持续低位增长
添加日期:2015年04月07日
在新常态下,财政收支矛盾和央地矛盾合成的中国财政困局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财政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会逐步从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成为制约经济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
3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了《财政困局下经济结构调整路径的再定位》研究报告。
报告提出,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增加值等经济指标放缓,经济条件难以支撑税收的超高速增长;体制上中国分税制对税收高速增长的激励也已经消失;在税制方面,伴随着营改增的完成,重复征税等问题大卫缓解,因为未来中国税收会持续低位增长。
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卖地收入也难以持续高增长,这必然导致地方政府融资能力的大幅下滑。
而财政支出刚性则在增强,支出压力较大。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就需要大量人员市民化,这个过程必然导致大量的民生支出增长。同时,未来两到三年内,经济下行压力大,为了稳增长必然需要进行积极的财政扩张,形成了财政支出的第二个刚性。
因此,随着收入下降和支出刚性增加,报告称,政府债务问题会日益严重,同时区域性风险逐步加大。
在此情况下,报告认为,当前政府主导型的经济结构调整模式难以为继。中国当前结构调整总体来看还是政府主导的、以投资偏好为主要特征的结构调整路径。这种调整模式除了自身固有的弊端外,它对支出和减税要求也更高,这势必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相对而言,市场主导型结构调整路径具有更强的财政友好特征。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市场补充,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政府在经济转型时期,应通过财政政策增加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引导私人部门扩大投资,只有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的持续增长才是保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稳定投资,又不会造成新的扭曲?报告建议,应该减少经济对政府生产性支出的依赖,同时调整社会保障政策。减少对政府投资依赖,积极推进财政投资的PPP模式,减少民间资本准入障碍,鼓励民间资本发展。
报告还建议,应该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配合,货币政策重总量调节,财政政策重结构调整。结构调整需要较大的需求空间作为前提,仅仅对企业活动松绑,但是没有需求企业也难以进行生产活动的调整。所以为了推进结构调整,货币政策应保持适度宽松,进一步提升总需求。
3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了《财政困局下经济结构调整路径的再定位》研究报告。
报告提出,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增加值等经济指标放缓,经济条件难以支撑税收的超高速增长;体制上中国分税制对税收高速增长的激励也已经消失;在税制方面,伴随着营改增的完成,重复征税等问题大卫缓解,因为未来中国税收会持续低位增长。
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卖地收入也难以持续高增长,这必然导致地方政府融资能力的大幅下滑。
而财政支出刚性则在增强,支出压力较大。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就需要大量人员市民化,这个过程必然导致大量的民生支出增长。同时,未来两到三年内,经济下行压力大,为了稳增长必然需要进行积极的财政扩张,形成了财政支出的第二个刚性。
因此,随着收入下降和支出刚性增加,报告称,政府债务问题会日益严重,同时区域性风险逐步加大。
在此情况下,报告认为,当前政府主导型的经济结构调整模式难以为继。中国当前结构调整总体来看还是政府主导的、以投资偏好为主要特征的结构调整路径。这种调整模式除了自身固有的弊端外,它对支出和减税要求也更高,这势必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相对而言,市场主导型结构调整路径具有更强的财政友好特征。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市场补充,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政府在经济转型时期,应通过财政政策增加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引导私人部门扩大投资,只有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的持续增长才是保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稳定投资,又不会造成新的扭曲?报告建议,应该减少经济对政府生产性支出的依赖,同时调整社会保障政策。减少对政府投资依赖,积极推进财政投资的PPP模式,减少民间资本准入障碍,鼓励民间资本发展。
报告还建议,应该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配合,货币政策重总量调节,财政政策重结构调整。结构调整需要较大的需求空间作为前提,仅仅对企业活动松绑,但是没有需求企业也难以进行生产活动的调整。所以为了推进结构调整,货币政策应保持适度宽松,进一步提升总需求。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