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资讯
争议“营改增”效果:中小企业仍期待减税
添加日期:2014年03月28日
容纳了四分之三社会就业的中小企业主们最希望政府做什么?
近日在2014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投资论坛上,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发布的《中小企业税收发展报告》显示,中小企业政府目标的需求中,排在第一位的希望是减税。
李旭红建议要借助“营改增”这一“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税制改革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的流转税负,“因为这对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将“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根据3月13日财政部公布的“2013"营改增"试点运行情况”,2013年营改增试点减税规模已经超过1400亿元。
但在企业的微观运行中,“营改增”所带来的部分税负增加仍未完全解决。
中小企业最期望的是减税
根据李旭红的研究,对于企业期望政府的目标需求来说,排在第一位的是减税,第二位是与金融机构的对接,第三位则是政府简化日常审批程序。
“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2012年在所选取的701家上市公司里面,新三板的综合税负是最高的。”李旭红说。
而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主板公司相比,同一地区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新三板企业无论是从所得税负、流转税负还是综合税负上都较高。
“我们值得反思,是否可以在降低税负上给中小企业更大的空间。”李旭红说。
根据这项由光大银行(601818)和国家会计学院联合进行的研究,除了直接税负以外,中小企业的另一负担来自于为了纳税而请人或付给税负中介、购买税控设备等额外成本,这其中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
“在时间成本上,无论是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还是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都付出了一定的成本。”李旭红说,“其中又以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在时间上的花费最大。”
报告建议,尽快加强税收征管法的修订,通过信息化在大数据时代下简化申报的程序、真正解脱中小企业在纳税上所付出的这样一块除直接税金以外的成本。
争议“营改增”?
李旭红呼吁,希望能够借助“营改增”,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的流转税负。
“营改增”试点工作于2012年1月1日率先在上海启动,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试点,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试点向全国推开。试点到现在两年多过去了,“营改增”对大部分企业的减负作用显著。各地公布的数据均显示,试点企业税负下降明显。
但是“营改增”过程中,有部分行业、企业也面临税负不减反增的困境,这使得在投资界“营改增”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认可。
上海磐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力群称其接触到的许多企业就并没有实现税费抵扣:“中小企业大量的都是服务业,根本没有抵扣,一下子把税搞到11%怎么可能比原来降低?”
“营改增的问题可能是我们要若干年里在整个增值税立法完成以后,才能够整体地把在营改增里面遇到的所有问题一一解决。”李旭红回应称,“营改增是一个链条抵扣的问题,涉及到很多行业并产生了变化。”
“比如供应商是一个服务供应商,以前开的是营业税发票,现在变为增值税发票。每个企业都在抵扣的需求下会有很多不同的需求,企业的资本结构在当今的税制约束之下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劳动密集型、存量资产和不动产都不允许做增值税抵扣。要等到所有行业的开放,还需要国家税务总局和财务税政司加快这方面改革。”李旭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