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APP下载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

荣审服务范围

  • 全国  电话:400-139-4131

法规

税务法规 财政法规 财会法规 政策解读 财税资讯 财经资讯 财会资讯 以案说法

服务

审计服务 资产评估 代理记账 高新认定 加计扣除 工商代理

实务

纳税实务财会实务出口退税税收协定税率查询新准则
最新消息:
关注我们
 

财税资讯

减税降费:打响重大改革和宏观调控“当头炮”

添加日期:2019年03月27日

  全国两会期间已成热词的减税降费再度升温。3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财政部、税务总局考察调研减税降费最新进展,为两部门打气鼓劲,实际也是今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发令枪”。考察期间的讲话非常响亮和提气,意味深长:“把大规模减税降费作为重大改革举措和宏观调控‘当头炮’”“坚决打好减税降费这场‘硬仗’。”
  实际上,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实施更大规模减税,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增值税税率,相关措施的出台连日来紧锣密鼓:两会后首个国务院常务会议即落实减税部署,明确增值税减税配套措施;财政部、税总和海关总署迅速出台深化增值税改革的9项相关政策。这标志着将于4月1日启幕的增值税降率进入操作环节和“倒计时”。
  值得注意的是,总理把今年大规模减税降费称为“重大改革举措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此前,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已经对此次减税作出了重要判断和定位: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发展后劲并考虑财政可持续,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是完善税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宏观政策支持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重大抉择。
  总理为何如此重视这次减税降费特别是增值税减税政策?这与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及改革任务,减税降费所承担的多项重要使命,以及增值税的重要地位等因素相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政策举措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调结构,同时也不能只顾眼前,损害长期发展,产生新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只要市场主体有活力,就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减税降费便是符合上述思路,运用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创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将增值税减税作为“主菜”,可以说是具有“撒手锏”作用的关键一招。
  据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介绍,此次增值税改革加上两会前已经推出的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主要聚焦的是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此次改革把制造业等行业的税率从16%降到13%,下调幅度达20%以上。根据2018年的数据,以制造业为主的16%增值税这一档,对整个国家增值税的贡献约60%。按此测算,这次减税80%以上的规模都体现在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减税上。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骨干支撑,小微企业则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减税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不言而喻。同时,在营改增已完成,作为间接税的增值税基本覆盖二三产业的情况下,其减税效应将通过抵扣机制层层传导产生乘数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行业及消费者都将受益。而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也将带来数千亿元的减负。
  从以上也不难看出,此次减税降费将带来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促改革等综合效应和深远意义。
  然而,从另一角度看,减税降费特别是增值税降率的巨大潜在效应,意味着同样巨大的风险。因为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减收是确定的,但其所蕴含的各种收益则是预测性的、不确定的,需要通过得力措施和艰苦努力才能得以确定。
  将这种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正是李克强总理为财税部门打气鼓劲的主要目的。
  这确是一场硬仗。去年我国逾15万亿元税收收入中,增值税贡献近4成。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税率降一个点,减税则以千亿计。全年预计2万亿元的财政减收,占预算收入的10%左右,各种刚性支出和重点支出还需应保尽保,在今年财政收入预计将继续有所放缓的前景下,财政可持续面临的挑战不容低估。但是,目前的减税方案既大胆又科学。据黄守宏透露,这是有关部门反复测算几百个方案,进行不同组合基础上出台的。李克强总理表示:“这我们也是认真算过账的。”
  为实现方案效应的最大化,同时保证财政可持续,目前已经有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和配套举措。主要包括,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不仅要压缩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还要增加特定的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进入国库,并把长期沉淀的资金收回。通过这些举措,中央财政已筹集1万亿元资金。地方政府也要把挖潜功课做足。此外,还要通过严格实施预算法,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健全民生支出管理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可以看出,此次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动政府的存量利益、割自己的肉,是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改革。但更应看到,这实际上是“放水养鱼”、培育财源。让利于企、让利于民,财政才更可持续。这样做,不是在预支未来,恰恰是在培育未来。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

荣审服务网络

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宁波成都深圳

联系我们|执业资质|法律声明|隐私与安全|网站地图

本网站归荣审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41755号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139-4131

累计在线人数:201021人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