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资讯
当“代开小广告”遇到“征管大数据”
添加日期:2016年09月19日
最近,宁波市民张某发现一个变化:汽车停在繁华地段或在路口等红灯时,车窗上不再被塞烦人的代开发票卡片了。这种屡禁不止的“狗皮膏药”怎么突然消失了?经打听才知道,这是因为宁波市国税局用上了大数据挖掘“利器”。
用大数据根治违法代开发票“顽疾”
非法受票方往往身份隐蔽,购票原因复杂,加上普通发票管理涉及国地税两个税务机关,违法代开普通发票打击难度很大,集中整治不能治本。
为破解此难题,宁波市国税局今年初将“打击普通发票代开、虚开行为”列为税收风险管理重点,并在工作方式上由传统的依靠经验判断向大数据思维转变,在案例信息获取和分析手段方面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和数学模型,通过建立严密可靠的风险指标体系和行业分析评估模型,将海量数据用计算机进行逻辑处理,找出异常信息,确定风险纳税人。
为发票违法纳税人“画像”
在搜集违法代开、虚开发票卡片线索的基础上,宁波市国税局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寻找发票违法犯罪的分布规律。
他们建立了14类近100个数据指标模型,包括“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的身份归属;企业注册地址的合理性;同一法定代表人或财务负责人的历史注册企业数;短期内发票申领、开具、作废发票的规律;开票金额与企业物流、资金流的匹配度;发票使用数量的合理性;销售商品和销售地区的敏感程度等等,涉及登记、发票、销售、财务和信用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模型深入分析,该局初步勾勒出涉嫌发票违法犯罪纳税人的特征,为下一步精准定位具体的发票违法企业提供明确指引。
三步走“定位”发票违法纳税人
确定嫌疑企业的轮廓后,该局提出“依托数学模型,全面开展数据采集分析,定位嫌疑企业”的具体工作方案。
第一步,收集整理全市国税系统的内部涉税数据。提取自2015年以来全市自行开具发票的正常营业商贸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5大类60多个指标信息,如购货方名称、销售品名、开票时间等发票信息,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的证件号码、联系电话等登记信息,申报和征收情况,发票领用记录,以及稽查部门已查获的取得“虚开、代开发票”的案件信息,建立发票信息库、注册登记库、申报纳税库、财务指标库和违章信用信息库等数据库,并进行信息归集,构建起一个巨大的“内部数据池”。
第二步,收集6类外部涉税数据。如微信和QQ群等渠道流传的代开发票广告中提到的电话号码、代开公司名称、代开范围和代开发票种类等代开信息,特别是马路上散发的代开小卡片中提到的电话号码、代开公司名称、代开范围、代开发票种类和服务方式等;地税机关已查获的建筑、安装和工程等企业取得“虚开、代开发票”案件的信息;工商部门登记认定注册资金未实际到位的企业信息;信用程度低的敏感地区信息;政府部门特别是街道一级的招商引资信息等。通过整合上述数据,构建一个“外部数据池”。
第三步,开展信息关联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公司名称关联、人员信息关联、电话号码关联、发票开具品名关联、票种关联、开具金额与纳税申报关联和发票状态关联等等。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建模和关联分析,该局首批分析排查出嫌疑企业50户,涉及发票6739份,金额5.75亿元。
由数据分析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针对被排查出来的50户企业的情况,相关风险应对工作从外围的数据分析,进入到具体的实地核查环节。
一方面,宁波市国税局召开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扩大会,成立专案组,规定上述50户嫌疑企业分别由所辖基层局在2天内统一调查核实发票开具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市局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基层局风险办成员共同参与调查核实。另一方面,对于核查结果,会议明确了分类处理办法,即企业申报不实的,除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外,若还涉及逃税的,统一移送稽查进一步处理;涉及虚开、代开发票的一律移送稽查;企业已走逃的或玩失踪的,统一汇总由市局进一步处理,在核心征管软件CTAIS中作“禁用发票”处理,避免已申领发票继续被不法企业虚开、买卖。
证实38户企业存在违规用票问题
通过联动调查,宁波市国税局查明,50户嫌疑企业的增值税普通发票使用情况全部明晰,有38户企业存在违规用票问题,其中34户为建材类商贸企业,2户是工程公司,2户为营改增企业。
这些企业普通有如下特征:一是注册地址找不到该企业或不存在该地址;二是委托中介办理注册等手续,实际控制人难以确定;三是注册时间不超过一年,当月试探性开票后,次月大量开票并快速作废甚至注销公司。经过税源管理人员调查确认,失联的38户企业有“纯粹代开、虚开发票”的重大嫌疑。
进一步抽取数据,专案组发现这38户企业自2015年以来,累计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6370份,金额5.31亿元,其中非空白作废发票5548份,金额4.97亿元。宁波市国税局稽查局抽取本市3户下游受票企业深入检查,发现收用发票均已入账,基本确定了受票企业购买普通发票用于成本列支,偷逃企业所得税的事实,也做实了代开普通发票企业开票、验票、转款、作废、走人的流程,摸清了不法企业通过小广告找客户,真票假开的作案规律。
拓展检查+联合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首战告捷后,专案组将监控范围扩大到“2014年以来使用普通发票和2016年以来使用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企业”。用同样的科技手段,专案组查找出85户企业(其中5户企业与上述38户企业重叠)的7240份问题发票,这些发票涉案金额高达7.13亿元。针对相关企业,该局已及时作出控制开票、移送稽查等措施。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底,宁波市国税局已通过上述大数据应用手段,识别出涉嫌违法虚开、代开、买卖普通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的纳税人118户,涉及发票12800余份,金额12.1亿元。
在端掉107户涉嫌虚开、代开、买卖普通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不法犯罪分子后,宁波国税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受票方的税收纠正和打击上。在清分受票方主管税务机关的基础上,该局一方面同地税机关联合行动,督促受票单位做企业所得税调整并提供供票联系人信息交公安部门查处;另一方面依托长江经济带税收管理协作平台,协同有关省市税务机关调整企业所得税。目前,宁波市国地税已确认受票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发票2302份,合计金额2.13亿元。追缴入库企业所得税、滞纳金和罚款5300余万元。
如今,宁波市的普通发票非法代开、虚开行为已经不见踪影。
用大数据根治违法代开发票“顽疾”
非法受票方往往身份隐蔽,购票原因复杂,加上普通发票管理涉及国地税两个税务机关,违法代开普通发票打击难度很大,集中整治不能治本。
为破解此难题,宁波市国税局今年初将“打击普通发票代开、虚开行为”列为税收风险管理重点,并在工作方式上由传统的依靠经验判断向大数据思维转变,在案例信息获取和分析手段方面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和数学模型,通过建立严密可靠的风险指标体系和行业分析评估模型,将海量数据用计算机进行逻辑处理,找出异常信息,确定风险纳税人。
为发票违法纳税人“画像”
在搜集违法代开、虚开发票卡片线索的基础上,宁波市国税局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寻找发票违法犯罪的分布规律。
他们建立了14类近100个数据指标模型,包括“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的身份归属;企业注册地址的合理性;同一法定代表人或财务负责人的历史注册企业数;短期内发票申领、开具、作废发票的规律;开票金额与企业物流、资金流的匹配度;发票使用数量的合理性;销售商品和销售地区的敏感程度等等,涉及登记、发票、销售、财务和信用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模型深入分析,该局初步勾勒出涉嫌发票违法犯罪纳税人的特征,为下一步精准定位具体的发票违法企业提供明确指引。
三步走“定位”发票违法纳税人
确定嫌疑企业的轮廓后,该局提出“依托数学模型,全面开展数据采集分析,定位嫌疑企业”的具体工作方案。
第一步,收集整理全市国税系统的内部涉税数据。提取自2015年以来全市自行开具发票的正常营业商贸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5大类60多个指标信息,如购货方名称、销售品名、开票时间等发票信息,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的证件号码、联系电话等登记信息,申报和征收情况,发票领用记录,以及稽查部门已查获的取得“虚开、代开发票”的案件信息,建立发票信息库、注册登记库、申报纳税库、财务指标库和违章信用信息库等数据库,并进行信息归集,构建起一个巨大的“内部数据池”。
第二步,收集6类外部涉税数据。如微信和QQ群等渠道流传的代开发票广告中提到的电话号码、代开公司名称、代开范围和代开发票种类等代开信息,特别是马路上散发的代开小卡片中提到的电话号码、代开公司名称、代开范围、代开发票种类和服务方式等;地税机关已查获的建筑、安装和工程等企业取得“虚开、代开发票”案件的信息;工商部门登记认定注册资金未实际到位的企业信息;信用程度低的敏感地区信息;政府部门特别是街道一级的招商引资信息等。通过整合上述数据,构建一个“外部数据池”。
第三步,开展信息关联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公司名称关联、人员信息关联、电话号码关联、发票开具品名关联、票种关联、开具金额与纳税申报关联和发票状态关联等等。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建模和关联分析,该局首批分析排查出嫌疑企业50户,涉及发票6739份,金额5.75亿元。
由数据分析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针对被排查出来的50户企业的情况,相关风险应对工作从外围的数据分析,进入到具体的实地核查环节。
一方面,宁波市国税局召开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扩大会,成立专案组,规定上述50户嫌疑企业分别由所辖基层局在2天内统一调查核实发票开具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市局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基层局风险办成员共同参与调查核实。另一方面,对于核查结果,会议明确了分类处理办法,即企业申报不实的,除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外,若还涉及逃税的,统一移送稽查进一步处理;涉及虚开、代开发票的一律移送稽查;企业已走逃的或玩失踪的,统一汇总由市局进一步处理,在核心征管软件CTAIS中作“禁用发票”处理,避免已申领发票继续被不法企业虚开、买卖。
证实38户企业存在违规用票问题
通过联动调查,宁波市国税局查明,50户嫌疑企业的增值税普通发票使用情况全部明晰,有38户企业存在违规用票问题,其中34户为建材类商贸企业,2户是工程公司,2户为营改增企业。
这些企业普通有如下特征:一是注册地址找不到该企业或不存在该地址;二是委托中介办理注册等手续,实际控制人难以确定;三是注册时间不超过一年,当月试探性开票后,次月大量开票并快速作废甚至注销公司。经过税源管理人员调查确认,失联的38户企业有“纯粹代开、虚开发票”的重大嫌疑。
进一步抽取数据,专案组发现这38户企业自2015年以来,累计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6370份,金额5.31亿元,其中非空白作废发票5548份,金额4.97亿元。宁波市国税局稽查局抽取本市3户下游受票企业深入检查,发现收用发票均已入账,基本确定了受票企业购买普通发票用于成本列支,偷逃企业所得税的事实,也做实了代开普通发票企业开票、验票、转款、作废、走人的流程,摸清了不法企业通过小广告找客户,真票假开的作案规律。
拓展检查+联合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首战告捷后,专案组将监控范围扩大到“2014年以来使用普通发票和2016年以来使用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企业”。用同样的科技手段,专案组查找出85户企业(其中5户企业与上述38户企业重叠)的7240份问题发票,这些发票涉案金额高达7.13亿元。针对相关企业,该局已及时作出控制开票、移送稽查等措施。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底,宁波市国税局已通过上述大数据应用手段,识别出涉嫌违法虚开、代开、买卖普通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的纳税人118户,涉及发票12800余份,金额12.1亿元。
在端掉107户涉嫌虚开、代开、买卖普通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不法犯罪分子后,宁波国税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受票方的税收纠正和打击上。在清分受票方主管税务机关的基础上,该局一方面同地税机关联合行动,督促受票单位做企业所得税调整并提供供票联系人信息交公安部门查处;另一方面依托长江经济带税收管理协作平台,协同有关省市税务机关调整企业所得税。目前,宁波市国地税已确认受票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发票2302份,合计金额2.13亿元。追缴入库企业所得税、滞纳金和罚款5300余万元。
如今,宁波市的普通发票非法代开、虚开行为已经不见踪影。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