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工业经济第一县转型样本:江阴百亿重奖企业兼并做强
添加日期:2016年04月11日
进入滨江东路几分钟,熟铁的腥味迅速从车窗外入鼻。出租车司机从后视镜中察觉出记者的异样,便笑着说,“烧熟的铁味总比化工厂刺鼻味强太多。”
坐落于这里的是兴澄特钢。日前出炉的2015年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经营业绩排名显示,因严重的产能过剩,中国钢铁产业遭遇寒冬,但兴澄特钢吨钢效益排名全行业首位,整体盈利水平继续保持特钢行业领先。
“高质量高品质的特殊钢铁产品,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或者说我们舍得投入进行产品的研发创新。”兴澄特钢相关负责人这样来解释“寒冬中的春天。”
2015年,中国出口钢铁约1.1亿吨,进口1270万吨,但实际上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其中,高铁、军舰甲板、发动机燃烧室等特有领域的用钢需求,仍主要依赖进口。
就在对面,长江北岸的扬子江造船厂,几乎保持着每天一艘国外特殊用途船舶下水试航的记录,每年仅礼花炮的购买要用掉几十万。
同样,在服装巨头海澜集团的自动化分拣中心,只有汽车马达声和自动货架移动时的黄色闪频灯,“3秒内就可准备好你缺的货,30秒之内可以装上你的车。”电脑控制室里的操作员大概是接待调研对象太多,对套路太熟,尚未等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开口就主动回答了需求。
而在宝马、奔驰等公司的供应商江阴模塑集团,偌大车间的数十条生产线上只有不到10个人,剩下的就是四处挥舞的机械手臂和切割金属崩裂出来的火花,数个职能部门的“高鼻黄发”甚至多过了“黄皮肤黑头发”。
这些是中国多个产业单打冠军企业的缩影,集聚在中国规上工业经济总量最大的县级市。2015年,160万人口的江阴实现GDP总值2880亿元,规上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县域经济中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这个工业第一大县正遭受着最严格的环保倒逼,受制于制造业占比过重,传统发展方式积累的能耗偏多和排放过大矛盾,已经开始集中显现,PM2.5指数压力居高。
2016年3月31日下午,江阴市委主持召开了筹划数月的“千企转型大会”,并拿出了截至目前中国县域经济中规模最大的一笔产业强市资金——100亿元。
“在‘十三五’期间实施,惠及辖区3万多家企业,力推全市产业升级转型,从工业强转产业强,继而让城市更强更宜居”,江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薛德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传统增长方式尽头
2015年末,原市委书记升任地级市市长后,江苏省委和无锡市委对江阴市委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
据当地官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新的党政班子成立后,首先提出的就是‘传统增长方式在江阴已走到了尽头,产业转型必须进行’的观点。”
在工业第一大县的另一面,江阴环境容量小、资源消耗多、生态压力大已非常明显。而从产业看,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4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2%,均低于所属的地级市无锡,更距国家战略——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设定的60%、50%的目标相去较远。
传统制造业在江阴工业体量中贡献超过70%,而纺织、冶金、化纤等传统产业又占据了制造业约60%,这使得江阴的用煤量占到中国的1/160,直接导致PM2.5指数压力居高不下。
此外,到2015年底,江阴土地开发强度高出无锡和江苏平均水平,早已突破了国际警戒线。
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在“千企转型大会”上表示,现在县域竞争的态势已经开始转变,前五年、十年,很多地方靠土地出让来支撑发展、支撑竞争,但是随着当前宏观形势的变化,土地财政这条路已走不通了,今后城市之间的新一轮竞争,必然是回归到产业的对比和较量。
就其土地财政而言,受访的江阴官员认为,这是全国过去的惯例和做法,因为经济领先所以步伐迈得快,但江阴是最早意识到、最早公开表态、最早拿出改革措施的城市。
采访中,当地政府不太愿意就土地财政带来的“去库存”进行交流,但实际上这一压力在江阴更为明显。
近些年来,从“五毛公交”开始,苏南地区的改革政策更倾向普惠化,在此基础上,近3年来江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了56%。来自官方的数据是,到2015年9月底,江阴商品住宅累计可售面积538.42万平方米,业内人士预计,空置率高达30%-40%,这也就意味着,在不新建住宅的前提下,仅消化掉存量商品房至少还需要2年半的时间。
不久前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调研时,一位在全国颇具知名度的江阴本地企业家在会上甚至提出了建议:政府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将部分商住房转换为拆迁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以此助力去化存量房产。
在“千企转型大会”上,江阴住建局局长在表态发言时建议,考虑到目前的去库存压力,通过适当的改革措施,可使得更多的外来产业工人在江阴拥有自己的住房。
政府出资百亿的逻辑
因传统产业占比过重,江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约42%,对比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设定的50%目标相差8个百分点。
江阴市副市长费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考虑到目前通过引进的方式压力较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依托江阴自有的民营经济优势,“一方面引导,一方面服务”。费平分管江阴工业经济已10年。
他解释说,在本轮经济下行压力下,要吸取上一轮作为权宜之计的投资方法论经验教训,在转型升级中,地方政府的做法要考虑宏观和长远,考虑区域整体经济规模,故而主要抓手就是出台优惠政策进行引导,至于企业和资本如何选择则不是政府的事情。
江阴经信委副主任薛德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江阴最大的优势就是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各类制造业,在过去的发展中,支持城市发展的项目、人才、资金、技术等市场资源配置要素,几乎全部来自企业,所以江阴的经济政策都是围绕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而进行的。
“适应政府引导政策的,我们就奖励,继而做得更好,不好的,得不到奖励,继而会丧失竞争力,自动被市场规律淘汰。”薛德网表示。
作为县域经济的领头羊,江阴国企已在历年来的改革中退出,以民营经济为主,拥有中国500强11家、中国工业500强13家,国内外上市企业36家,而净入库税金超1000万/年的工业企业227家、超800万/年的服务企业87家,是为县域经济稳增长的“定海神针”。
从本次100亿元的产业强市政策看,地方政府积极鼓励上述“定海神针”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经济下行机遇施行兼并重组,且主要围绕重点产业链、扩大规模效应、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战略等4个领域进行,并鼓励企业整合后成立综合型地区或功能性机构总部。薛德网则将本轮经济下行定义为江阴企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机遇。
从宏观层面看,地方政府的这一导向,突破了单个企业的思维局限,而着眼于区域经济整体上的做强做大,长远看,好项目更保障了财政收入。
薛德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照企业年度地方经济贡献增长额,不管是上市或非上市的企业,通过再融资方式,在本地或非本地兼并重组的,给与连续3年的奖励。
费平认为,作为县级市,江阴没有普遍意义上的高校科研院所,但这并不妨碍江阴的科技创新,与之对应的是,江阴高端人才的培育和研发创新投入全部依托企业自身进行。
“不能大而全、小而全,否则盲目主导和引进资源会脱离实际成为累赘。”费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复强调,从江阴实践看,很多地方政府认为缺的未必市场就认可,鼓励企业自己寻找适合的资源更符合规律,所以做法不同于其他地方政府。
记者在采访时接触到的一些企业案例显示,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形式的“人才强企”普遍存在,用利益机制推动人才与企业“同体进退”,众多人才从“打工者”成为了“合伙人”。
“对不同级别的高层次人才聚集实施不同额度的奖励政策,如果企业建立了诺贝尔奖得主研究院,就奖励800万。”薛德网说,鼓励企业通过吸引人才建设与自身需求相融合的产业研究基地。
从江阴本次出台的100亿元引导转型升级资金看,主要采用奖励的方式“倒逼”企业,促使其主动退出劣质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主动技术改造等,向“轻、高、优”方向发展。
“不违背国家原则为前提,政府出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让资本自选。”费平对此表示,人才引进、创新研发、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技术改造是100亿元引导资金使用的关键领域。
“也就是说,在进行兼并重组中,企业并购行为中的成本除去纯粹出资额外基本可以靠政府的奖励平衡。”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中心主任闫海峰教授在分析后表示。
以“总投资在100亿元以上的重点重大项目,最高补助1.5亿元”具体政策看,江苏省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骆祖春认为,奖励额度一般占项目投资或企业年度税金的1%-3%,其3%主要集中在技术、人才和服务业领域,因此不会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但对企业节约成本非常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江阴在引导政策中亦留有了余地,比如,对一些特定的总部类型或新兴业态企业以及重要特大项目,可以突破现有条件限制,采取“一事一议”的更大幅度优惠政策,且上不封顶。
国际化应对国内下行
费平受访时认为,应对当下经济下行,因江阴民营本土经济发达,所以从实践出发,政府政策着眼于宏观,充分调动资本的逐利性服务于区域经济。
但事实上,传统制造业转型并不简单。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调研看,诸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均表示,受制于大环境不利,企业利润率已持续较长时间的下降。
“中国造船行业复苏短期无望,目前仍处于过剩产能艰难化解的阶段。”扬子江造船厂董事长任元林在中财办主任刘鹤在江苏调研时表示。任元林甚至喊出了“造船业先要活下来,再活得好,继而活得更强大。”反映出了当下以造船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在经济下行期的压力。
任元林表示,在维护地方社会经济稳定上,企业只有在条件和机会合适的情况下,才会适度参与兼并重组,但相对国有造船企业,政府在鼓励发展上,可针对性采用“一事一议”的措施,特别是在财政和税收方面多开绿灯支持。
“将2008-2009年大投资、大项目的方法论如果盲目套用到现阶段兼并重组上,会拖垮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双良集团常务副总裁缪文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世界顶级500强的制造业企业看,应当从生产制造转型至服务制造。
这是因为,本轮经济下行,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市场主要表现为同行业产能过剩、项目增量少且招投标要求更加严格,已不适合延续过去的投资拉动增长方式。
“考虑到客户需求有所下降,我们针对国际国内的部分项目主动采用垫资方式,然后再从效益中与客户一起分成共享,既减轻了客户的压力,也为企业成长保持了良好周期。”缪文彬对此解释。工业项目的减排(脱硫、脱销、除尘、减汞等)是双良的领域之一,仅此全国电厂就拥有2000亿元的市场机遇。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的多个代表性企业看,其瞄准的是国际化战略,并购大多着眼于国际市场和最先进的技术,比如模塑集团在美国南卡的第二家生产基地于4月5日奠基,4月6日与宝马合作在墨西哥单方投资1亿美元的项目开工,国外基地的产品定位于国外市场。
收购美国服装品牌的江苏云蝠集团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内网购发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场资源释放不充分,而国外不存在这种现象,因此近2年来国外市场的利润已超过国内。”事实上在江阴,纺织企业国际化已成为了“走出去”的典型代表。
在将转型升级的先锋定位于企业的同时,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强调,政府服务要从“政策激励、服务保障、要素保障、环境营造”上进行,并要求公检法司在依法办事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保护企业经营中的积极性。
坐落于这里的是兴澄特钢。日前出炉的2015年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经营业绩排名显示,因严重的产能过剩,中国钢铁产业遭遇寒冬,但兴澄特钢吨钢效益排名全行业首位,整体盈利水平继续保持特钢行业领先。
“高质量高品质的特殊钢铁产品,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或者说我们舍得投入进行产品的研发创新。”兴澄特钢相关负责人这样来解释“寒冬中的春天。”
2015年,中国出口钢铁约1.1亿吨,进口1270万吨,但实际上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其中,高铁、军舰甲板、发动机燃烧室等特有领域的用钢需求,仍主要依赖进口。
就在对面,长江北岸的扬子江造船厂,几乎保持着每天一艘国外特殊用途船舶下水试航的记录,每年仅礼花炮的购买要用掉几十万。
同样,在服装巨头海澜集团的自动化分拣中心,只有汽车马达声和自动货架移动时的黄色闪频灯,“3秒内就可准备好你缺的货,30秒之内可以装上你的车。”电脑控制室里的操作员大概是接待调研对象太多,对套路太熟,尚未等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开口就主动回答了需求。
而在宝马、奔驰等公司的供应商江阴模塑集团,偌大车间的数十条生产线上只有不到10个人,剩下的就是四处挥舞的机械手臂和切割金属崩裂出来的火花,数个职能部门的“高鼻黄发”甚至多过了“黄皮肤黑头发”。
这些是中国多个产业单打冠军企业的缩影,集聚在中国规上工业经济总量最大的县级市。2015年,160万人口的江阴实现GDP总值2880亿元,规上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县域经济中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这个工业第一大县正遭受着最严格的环保倒逼,受制于制造业占比过重,传统发展方式积累的能耗偏多和排放过大矛盾,已经开始集中显现,PM2.5指数压力居高。
2016年3月31日下午,江阴市委主持召开了筹划数月的“千企转型大会”,并拿出了截至目前中国县域经济中规模最大的一笔产业强市资金——100亿元。
“在‘十三五’期间实施,惠及辖区3万多家企业,力推全市产业升级转型,从工业强转产业强,继而让城市更强更宜居”,江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薛德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传统增长方式尽头
2015年末,原市委书记升任地级市市长后,江苏省委和无锡市委对江阴市委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
据当地官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新的党政班子成立后,首先提出的就是‘传统增长方式在江阴已走到了尽头,产业转型必须进行’的观点。”
在工业第一大县的另一面,江阴环境容量小、资源消耗多、生态压力大已非常明显。而从产业看,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4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2%,均低于所属的地级市无锡,更距国家战略——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设定的60%、50%的目标相去较远。
传统制造业在江阴工业体量中贡献超过70%,而纺织、冶金、化纤等传统产业又占据了制造业约60%,这使得江阴的用煤量占到中国的1/160,直接导致PM2.5指数压力居高不下。
此外,到2015年底,江阴土地开发强度高出无锡和江苏平均水平,早已突破了国际警戒线。
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在“千企转型大会”上表示,现在县域竞争的态势已经开始转变,前五年、十年,很多地方靠土地出让来支撑发展、支撑竞争,但是随着当前宏观形势的变化,土地财政这条路已走不通了,今后城市之间的新一轮竞争,必然是回归到产业的对比和较量。
就其土地财政而言,受访的江阴官员认为,这是全国过去的惯例和做法,因为经济领先所以步伐迈得快,但江阴是最早意识到、最早公开表态、最早拿出改革措施的城市。
采访中,当地政府不太愿意就土地财政带来的“去库存”进行交流,但实际上这一压力在江阴更为明显。
近些年来,从“五毛公交”开始,苏南地区的改革政策更倾向普惠化,在此基础上,近3年来江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了56%。来自官方的数据是,到2015年9月底,江阴商品住宅累计可售面积538.42万平方米,业内人士预计,空置率高达30%-40%,这也就意味着,在不新建住宅的前提下,仅消化掉存量商品房至少还需要2年半的时间。
不久前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调研时,一位在全国颇具知名度的江阴本地企业家在会上甚至提出了建议:政府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将部分商住房转换为拆迁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以此助力去化存量房产。
在“千企转型大会”上,江阴住建局局长在表态发言时建议,考虑到目前的去库存压力,通过适当的改革措施,可使得更多的外来产业工人在江阴拥有自己的住房。
政府出资百亿的逻辑
因传统产业占比过重,江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约42%,对比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设定的50%目标相差8个百分点。
江阴市副市长费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考虑到目前通过引进的方式压力较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依托江阴自有的民营经济优势,“一方面引导,一方面服务”。费平分管江阴工业经济已10年。
他解释说,在本轮经济下行压力下,要吸取上一轮作为权宜之计的投资方法论经验教训,在转型升级中,地方政府的做法要考虑宏观和长远,考虑区域整体经济规模,故而主要抓手就是出台优惠政策进行引导,至于企业和资本如何选择则不是政府的事情。
江阴经信委副主任薛德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江阴最大的优势就是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各类制造业,在过去的发展中,支持城市发展的项目、人才、资金、技术等市场资源配置要素,几乎全部来自企业,所以江阴的经济政策都是围绕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而进行的。
“适应政府引导政策的,我们就奖励,继而做得更好,不好的,得不到奖励,继而会丧失竞争力,自动被市场规律淘汰。”薛德网表示。
作为县域经济的领头羊,江阴国企已在历年来的改革中退出,以民营经济为主,拥有中国500强11家、中国工业500强13家,国内外上市企业36家,而净入库税金超1000万/年的工业企业227家、超800万/年的服务企业87家,是为县域经济稳增长的“定海神针”。
从本次100亿元的产业强市政策看,地方政府积极鼓励上述“定海神针”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经济下行机遇施行兼并重组,且主要围绕重点产业链、扩大规模效应、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战略等4个领域进行,并鼓励企业整合后成立综合型地区或功能性机构总部。薛德网则将本轮经济下行定义为江阴企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机遇。
从宏观层面看,地方政府的这一导向,突破了单个企业的思维局限,而着眼于区域经济整体上的做强做大,长远看,好项目更保障了财政收入。
薛德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照企业年度地方经济贡献增长额,不管是上市或非上市的企业,通过再融资方式,在本地或非本地兼并重组的,给与连续3年的奖励。
费平认为,作为县级市,江阴没有普遍意义上的高校科研院所,但这并不妨碍江阴的科技创新,与之对应的是,江阴高端人才的培育和研发创新投入全部依托企业自身进行。
“不能大而全、小而全,否则盲目主导和引进资源会脱离实际成为累赘。”费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复强调,从江阴实践看,很多地方政府认为缺的未必市场就认可,鼓励企业自己寻找适合的资源更符合规律,所以做法不同于其他地方政府。
记者在采访时接触到的一些企业案例显示,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形式的“人才强企”普遍存在,用利益机制推动人才与企业“同体进退”,众多人才从“打工者”成为了“合伙人”。
“对不同级别的高层次人才聚集实施不同额度的奖励政策,如果企业建立了诺贝尔奖得主研究院,就奖励800万。”薛德网说,鼓励企业通过吸引人才建设与自身需求相融合的产业研究基地。
从江阴本次出台的100亿元引导转型升级资金看,主要采用奖励的方式“倒逼”企业,促使其主动退出劣质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主动技术改造等,向“轻、高、优”方向发展。
“不违背国家原则为前提,政府出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让资本自选。”费平对此表示,人才引进、创新研发、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技术改造是100亿元引导资金使用的关键领域。
“也就是说,在进行兼并重组中,企业并购行为中的成本除去纯粹出资额外基本可以靠政府的奖励平衡。”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中心主任闫海峰教授在分析后表示。
以“总投资在100亿元以上的重点重大项目,最高补助1.5亿元”具体政策看,江苏省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骆祖春认为,奖励额度一般占项目投资或企业年度税金的1%-3%,其3%主要集中在技术、人才和服务业领域,因此不会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但对企业节约成本非常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江阴在引导政策中亦留有了余地,比如,对一些特定的总部类型或新兴业态企业以及重要特大项目,可以突破现有条件限制,采取“一事一议”的更大幅度优惠政策,且上不封顶。
国际化应对国内下行
费平受访时认为,应对当下经济下行,因江阴民营本土经济发达,所以从实践出发,政府政策着眼于宏观,充分调动资本的逐利性服务于区域经济。
但事实上,传统制造业转型并不简单。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调研看,诸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均表示,受制于大环境不利,企业利润率已持续较长时间的下降。
“中国造船行业复苏短期无望,目前仍处于过剩产能艰难化解的阶段。”扬子江造船厂董事长任元林在中财办主任刘鹤在江苏调研时表示。任元林甚至喊出了“造船业先要活下来,再活得好,继而活得更强大。”反映出了当下以造船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在经济下行期的压力。
任元林表示,在维护地方社会经济稳定上,企业只有在条件和机会合适的情况下,才会适度参与兼并重组,但相对国有造船企业,政府在鼓励发展上,可针对性采用“一事一议”的措施,特别是在财政和税收方面多开绿灯支持。
“将2008-2009年大投资、大项目的方法论如果盲目套用到现阶段兼并重组上,会拖垮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双良集团常务副总裁缪文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世界顶级500强的制造业企业看,应当从生产制造转型至服务制造。
这是因为,本轮经济下行,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市场主要表现为同行业产能过剩、项目增量少且招投标要求更加严格,已不适合延续过去的投资拉动增长方式。
“考虑到客户需求有所下降,我们针对国际国内的部分项目主动采用垫资方式,然后再从效益中与客户一起分成共享,既减轻了客户的压力,也为企业成长保持了良好周期。”缪文彬对此解释。工业项目的减排(脱硫、脱销、除尘、减汞等)是双良的领域之一,仅此全国电厂就拥有2000亿元的市场机遇。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的多个代表性企业看,其瞄准的是国际化战略,并购大多着眼于国际市场和最先进的技术,比如模塑集团在美国南卡的第二家生产基地于4月5日奠基,4月6日与宝马合作在墨西哥单方投资1亿美元的项目开工,国外基地的产品定位于国外市场。
收购美国服装品牌的江苏云蝠集团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内网购发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场资源释放不充分,而国外不存在这种现象,因此近2年来国外市场的利润已超过国内。”事实上在江阴,纺织企业国际化已成为了“走出去”的典型代表。
在将转型升级的先锋定位于企业的同时,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强调,政府服务要从“政策激励、服务保障、要素保障、环境营造”上进行,并要求公检法司在依法办事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保护企业经营中的积极性。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