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四季度CPI增速难超2% 低通胀推进价格改革
添加日期:2014年11月19日
在9月、10月CPI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长1.6%以后,多数机构判断,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低通胀阶段。这一判断被近日发布的各地区价格数据进一步确认。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中超过一半地区的10月CPI同比增速低于全国。
多方分析认为,四季度CPI增速很难超过2%,2015年个别月份甚至可能回落至1%以下,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通货膨胀水平偏低的阶段。这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但也给深化价格改革创造了机会。
现状
16省10月CPI增速低于全国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超过一半地区低于1.6%的全国CPI平均水平,其中5省(区、市)低于1%,北京市甚至只有0.5%。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有16个省(区、市)的10月CPI同比增速低于全国,其中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内蒙古和陕西省低于1%,此外山东省增速与全国持平。青海省10月CPI同比增3.6%,西藏增2.9%,这两个西部省份是拉动当月全国CPI走高的主要地区。
统计局数据还显示,在31个省(区、市)的10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中,同样有16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其中最低的山西省同比负增长8.5%,河北省负增长6.2%紧随其后,新疆、黑龙江省和海南省以-5.7%、-5.2%、-4.9%分列三至五位。
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金融分析师牛播坤认为,在目前产能过剩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大周期下,我们判断PPI还将在同比负增长的道路上徘徊很长时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国际市场工业产品价格整体低位运行,全球工业原料初级产品价格指数延续下跌趋势,连续三个月走低至151.67点,欧洲PPI负增长幅度持续扩大,带来输入性通货紧缩压力加大。上游原材料持续价格走低制约了工业产品出厂价格的反弹。考虑到目前一些积极因素正在酝酿,资源型产品及工业中间产品的限产减产有助于价格稳定,新一批稳增长项目有望提振需求,预计PPI同比跌幅有可能收窄,但负增长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
中国价格水平涨势趋缓,与全球经济变动密不可分。资料显示,从欧元区,到以色列,再到日本,低通胀正在席卷全球。彭博数据显示,在2015年通胀预期下滑最大的10个国家里,有8个国家要么已经处于通货紧缩之中,要么正在致力于让本国货币贬值。欧洲央行[微博]行长德拉吉公开表示,为了避免通缩,欧元有必要进一步走低。9月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仅0.3%,远低于2%的目标。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9月曾表示,希望日元进一步走低,以帮助其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本月初,日本央行将每年基础货币刺激目标加大到80万亿日元,而此前是60万亿到70万亿日元,大约相当于每年印钞4万多亿元人民币。
压力
低通胀恐影响经济增长
鉴于这样的国际背景,机构预测四季度CPI增速难超2%,明年甚至有的月份跌至1%以下。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姜超表示,10月CPI中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长1.2%,创2010年以来新低。11月以来猪价、菜价继续下跌,预测11月CPI同比降至1.4%。11月以来油价仍在下跌,预测11月PPI同比降幅扩大至2.6%。内需低迷制约核心CPI上行,预测2014年CPI增长2%,2015年增长1.5%,其中部分月份CPI或为1%以下。中金公司报告称,油价下跌开始拉低物价总水平。无论10月进口价格、还是PPI、CPI均受油价下跌传导,且这一影响仍在深化。预计2015年CPI可能只有1.4%,未来通货紧缩风险高于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增速放缓会给经济带来一定压力。根据比对,10月CPI同比增速低于1%的5个省(区、市)中,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在20名开外的有3个;而排名后三位的省份全部包含在PPI降速最快的5个省(区、市)中。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财苑)认为,由于PPI连续32个月负增长以及CPI降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正进入去通胀化的过程。在此期间,房地产市场走软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对各个行业均将造成影响,使得中国经济进入缓慢而痛苦的杠杆化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副研究员原磊更强调PPI持续负增长对企业利润的伤害。他表示,8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6%,两年之后再次负增长;9月情况虽略有好转,也不过仅同比增长了0.4%。预计未来工业企业仍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原因包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继续上升不可避免;未体现在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之内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比规模以上企业更为困难;部分行业库存很高,尤其是在商业流通环节,消化这些库存需要时间,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压力;房地产行业投资将继续低迷,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在短期之内难以回升。
制造业企业的经营压力在今年进一步转化为融资问题,由于现金流回收困难,企业愈发依赖贷款,导致资本市场价格畸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罗仲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市场需求不足,而是资金链濒于断裂。
利好
深化价格改革条件成熟
不过,通胀走低同时给中国进一步推进价格改革创造了机会。
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充分考虑竞争条件和对市场、社会的影响,以逐步有序的方式,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价格改革难度很大,但它有利于长远,是建立市场机制必须要闯的一道‘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说,“价格改革不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问题就等于没抓住!这是一项啃硬骨头的改革,是一场攻坚战。”
李克强说,目前在价格方面,的确仍存在一些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项。价格改革是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的重要制度建设。价格改革事关全体民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按照改革已积累的经验,根据社会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稳步推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关于资源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市场化定价,最近几年一直在讨论和酝酿。然而受制于通货膨胀压力,定价机制改革并未实质性落地。目前中国PPI持续为负,CPI低位运行,预计今明两年通货膨胀水平都将稳定在2%左右,这给了价格改革一个很好的契机。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前些年在经济增长高企时期,通胀水平较高,政府唯恐推动价格改革会进一步拉升物价总水平。应该说,在目前的环境下,全面深化价格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处于温和水平,推高物价水平的压力已经大为缓解,而且前期也有许多改革的举措可以作为下一步价格改革的参考与借鉴。
更有利的是,价格改革同样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胡迟认为,经过长期的市场化改革,我国经济中超过95%的产品与服务已经完全“随行就市”定价,而余下5%的则是包括水、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产品价格仍然由政府掌控。这些产品的属性较为复杂,一方面其具有市场属性,但也含有公共属性和保障性。所以多年来,其改革步伐一直较慢。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无疑是在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未来价改应当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有序、稳步地予以推进。价格改革的实施必将提高整个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给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动力。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可以看作是深化价格改革的重要信号。
多方分析认为,四季度CPI增速很难超过2%,2015年个别月份甚至可能回落至1%以下,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通货膨胀水平偏低的阶段。这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但也给深化价格改革创造了机会。
现状
16省10月CPI增速低于全国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超过一半地区低于1.6%的全国CPI平均水平,其中5省(区、市)低于1%,北京市甚至只有0.5%。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有16个省(区、市)的10月CPI同比增速低于全国,其中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内蒙古和陕西省低于1%,此外山东省增速与全国持平。青海省10月CPI同比增3.6%,西藏增2.9%,这两个西部省份是拉动当月全国CPI走高的主要地区。
统计局数据还显示,在31个省(区、市)的10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中,同样有16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其中最低的山西省同比负增长8.5%,河北省负增长6.2%紧随其后,新疆、黑龙江省和海南省以-5.7%、-5.2%、-4.9%分列三至五位。
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金融分析师牛播坤认为,在目前产能过剩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大周期下,我们判断PPI还将在同比负增长的道路上徘徊很长时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国际市场工业产品价格整体低位运行,全球工业原料初级产品价格指数延续下跌趋势,连续三个月走低至151.67点,欧洲PPI负增长幅度持续扩大,带来输入性通货紧缩压力加大。上游原材料持续价格走低制约了工业产品出厂价格的反弹。考虑到目前一些积极因素正在酝酿,资源型产品及工业中间产品的限产减产有助于价格稳定,新一批稳增长项目有望提振需求,预计PPI同比跌幅有可能收窄,但负增长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
中国价格水平涨势趋缓,与全球经济变动密不可分。资料显示,从欧元区,到以色列,再到日本,低通胀正在席卷全球。彭博数据显示,在2015年通胀预期下滑最大的10个国家里,有8个国家要么已经处于通货紧缩之中,要么正在致力于让本国货币贬值。欧洲央行[微博]行长德拉吉公开表示,为了避免通缩,欧元有必要进一步走低。9月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仅0.3%,远低于2%的目标。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9月曾表示,希望日元进一步走低,以帮助其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本月初,日本央行将每年基础货币刺激目标加大到80万亿日元,而此前是60万亿到70万亿日元,大约相当于每年印钞4万多亿元人民币。
压力
低通胀恐影响经济增长
鉴于这样的国际背景,机构预测四季度CPI增速难超2%,明年甚至有的月份跌至1%以下。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姜超表示,10月CPI中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长1.2%,创2010年以来新低。11月以来猪价、菜价继续下跌,预测11月CPI同比降至1.4%。11月以来油价仍在下跌,预测11月PPI同比降幅扩大至2.6%。内需低迷制约核心CPI上行,预测2014年CPI增长2%,2015年增长1.5%,其中部分月份CPI或为1%以下。中金公司报告称,油价下跌开始拉低物价总水平。无论10月进口价格、还是PPI、CPI均受油价下跌传导,且这一影响仍在深化。预计2015年CPI可能只有1.4%,未来通货紧缩风险高于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增速放缓会给经济带来一定压力。根据比对,10月CPI同比增速低于1%的5个省(区、市)中,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在20名开外的有3个;而排名后三位的省份全部包含在PPI降速最快的5个省(区、市)中。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财苑)认为,由于PPI连续32个月负增长以及CPI降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正进入去通胀化的过程。在此期间,房地产市场走软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对各个行业均将造成影响,使得中国经济进入缓慢而痛苦的杠杆化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副研究员原磊更强调PPI持续负增长对企业利润的伤害。他表示,8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6%,两年之后再次负增长;9月情况虽略有好转,也不过仅同比增长了0.4%。预计未来工业企业仍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原因包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继续上升不可避免;未体现在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之内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比规模以上企业更为困难;部分行业库存很高,尤其是在商业流通环节,消化这些库存需要时间,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压力;房地产行业投资将继续低迷,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在短期之内难以回升。
制造业企业的经营压力在今年进一步转化为融资问题,由于现金流回收困难,企业愈发依赖贷款,导致资本市场价格畸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罗仲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市场需求不足,而是资金链濒于断裂。
利好
深化价格改革条件成熟
不过,通胀走低同时给中国进一步推进价格改革创造了机会。
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充分考虑竞争条件和对市场、社会的影响,以逐步有序的方式,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价格改革难度很大,但它有利于长远,是建立市场机制必须要闯的一道‘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说,“价格改革不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问题就等于没抓住!这是一项啃硬骨头的改革,是一场攻坚战。”
李克强说,目前在价格方面,的确仍存在一些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项。价格改革是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的重要制度建设。价格改革事关全体民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按照改革已积累的经验,根据社会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稳步推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关于资源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市场化定价,最近几年一直在讨论和酝酿。然而受制于通货膨胀压力,定价机制改革并未实质性落地。目前中国PPI持续为负,CPI低位运行,预计今明两年通货膨胀水平都将稳定在2%左右,这给了价格改革一个很好的契机。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前些年在经济增长高企时期,通胀水平较高,政府唯恐推动价格改革会进一步拉升物价总水平。应该说,在目前的环境下,全面深化价格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处于温和水平,推高物价水平的压力已经大为缓解,而且前期也有许多改革的举措可以作为下一步价格改革的参考与借鉴。
更有利的是,价格改革同样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胡迟认为,经过长期的市场化改革,我国经济中超过95%的产品与服务已经完全“随行就市”定价,而余下5%的则是包括水、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产品价格仍然由政府掌控。这些产品的属性较为复杂,一方面其具有市场属性,但也含有公共属性和保障性。所以多年来,其改革步伐一直较慢。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无疑是在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未来价改应当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有序、稳步地予以推进。价格改革的实施必将提高整个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给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动力。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可以看作是深化价格改革的重要信号。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