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PPP模式年内探路 专家:不能减少政府债务量
添加日期:2014年11月03日
据经济之声报道,在地方债的重压之下,PPP模式,也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公共产品的模式,因为具有融资功能,迅速引发追捧,一些地方项目正在通过PPP模式上马。
地方债的化解进入实质性阶段,PPP模式被给予的厚望又深一层。财政部下发的最新通知,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广PPP模式。
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公共产品
虽然人们对PPP多少有些陌生,但是,这并非是新鲜概念,1996年底通车的福建泉州刺桐大桥,就是内地首个PPP项目,这种能模式能减轻政府融资压力和风险。
清华大学教授王守清:有几个特征,企业必须出钱,参与运营,承担财务风险,交给企业,政府不用行政干预,而是通过合同制定规矩,政府和企业长期合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安徽省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工程是较早的PPP项目,柏林水务中国控股公司总经理梁军介绍:“当时模式很简单,政府把一个污水处理厂使用权转让给我们23年,当时是4.8个亿。23年后我们再把这个污水处理厂无偿转回给政府,我们的收益就是污水处理费,按月来结算。至于怎么保障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就是我们专业公司做的事。”
地方债重压之下,PPP被给予厚望
因此,当地方债务混乱、债务数量急剧增长、债务风险聚集的时候,把PPP作为创新的偿债方式明确提出来,无疑是看中了这一模式的优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马庆斌的解读是,当前的形势下再提PPP,能让地方债阳光化,这正是地方债危机的最大瓶颈。
马庆斌:基于过去地方债的弊端,本来是正常现象,但是融资、还债到监管,存在各种问题,尤其是非阳光化,使地方债存在很多风险。过去地方政府过度参与地方财政,通过PPP模式更多的是风险共担、利益分享,新意就在于引入更多民营资本倒逼机制,使得更加阳光化。
另外,公共服务交给社会资本运营,也能提高资金利用率,梁军:“政府不是企业,他可能没有太高的资本回收需求,但是成本控制上并不专业,王小郢项目我们也做了一个总结,我们的这十年的水价调整,远远低于电价调整,低于CPI涨幅。”
部分地方政府误区:PPP模式来钱快
但是,地方债重压下,有地方政府官员很直白,他们说,PPP模式更像是一根化解地方债务平台危机的救命稻草,来钱才是重点。不过,问题是:民间资本愿意进来吗?而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则更为直接:社会资本引入公共领域,怎么保证公共产品不涨价?
马庆斌:PPP模式,契约精神乏力
什么是好的PPP项目?一种说法很形象: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婚姻而不是婚礼,也就说更多的靠心心相印的契约,但是,政府企业间的契约显然缺乏。违约的例子不少。有的政府草率启动项目,项目完成,承诺的优惠政策不能兑现;有的投资人钱不够,用欺骗政府的手段拿到项目。因此,马庆斌提醒,PPP模式的推广,除了政策发力,更需要法治来约束。
马庆斌:PPP往往超过十年二十年,但是一届政府往往是五年,也就是说,项目执行器和任期不匹配。应该更多强调契约精神。这个背景下,在约定地方政府和企业主体,双方的行为边界,利益边界,都应该有法律体制。
王守清:PPP模式,并不能减少政府债务量
王守清则更为直接,他说,他过去努力推PPP,现在则要给想利用PPP化解地方财务风险的人泼点凉水。PPP并没有减少政府债务,只是把一次性财政支出转化为长期支出。以北京4号地铁线为例。如果采用传统模式投资,北京市政府财政支出大概600多亿元,采用PPP,则减少100亿元。但是,北京市如今已不再提“采用PPP节省100亿投资成本”的说法,因为高额的票价补贴也不是小数目。
楼继伟:PPP模式只是微利,想要暴利就别进来
还有一个问题是,愿意参与的民资到底有多少。财政部长楼继伟曾说过,PPP模式就是微利,想要暴利的企业别来。马庆斌明确指出:为了保证公共产品的质量和低价格,一些公共项目就不合适PPP。
马庆斌:不是所有领域都适合PPP,政府承担的义务是不能推向社会的,兼具公益性的项目,医院水学校的项目就不合适,这也是双方选择的过程。
PPP模式,不成熟就不能“放肆”
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则是:PPP模式只能是一辅助融资方式,有数据为证,即使是积极开展PPP的国家,PPP的投资额也不超过全部公共投资的15%。
因此,如果地方政府不顾当地实情,依旧一哄而上,还像以前那样把投融资平台用到极致,不仅不能缓解地方债务风险,还可能带来新一轮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PPP不仅是融资工具,更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也是对政府管理能力新的挑战。
地方债的化解进入实质性阶段,PPP模式被给予的厚望又深一层。财政部下发的最新通知,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广PPP模式。
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公共产品
虽然人们对PPP多少有些陌生,但是,这并非是新鲜概念,1996年底通车的福建泉州刺桐大桥,就是内地首个PPP项目,这种能模式能减轻政府融资压力和风险。
清华大学教授王守清:有几个特征,企业必须出钱,参与运营,承担财务风险,交给企业,政府不用行政干预,而是通过合同制定规矩,政府和企业长期合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安徽省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工程是较早的PPP项目,柏林水务中国控股公司总经理梁军介绍:“当时模式很简单,政府把一个污水处理厂使用权转让给我们23年,当时是4.8个亿。23年后我们再把这个污水处理厂无偿转回给政府,我们的收益就是污水处理费,按月来结算。至于怎么保障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就是我们专业公司做的事。”
地方债重压之下,PPP被给予厚望
因此,当地方债务混乱、债务数量急剧增长、债务风险聚集的时候,把PPP作为创新的偿债方式明确提出来,无疑是看中了这一模式的优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马庆斌的解读是,当前的形势下再提PPP,能让地方债阳光化,这正是地方债危机的最大瓶颈。
马庆斌:基于过去地方债的弊端,本来是正常现象,但是融资、还债到监管,存在各种问题,尤其是非阳光化,使地方债存在很多风险。过去地方政府过度参与地方财政,通过PPP模式更多的是风险共担、利益分享,新意就在于引入更多民营资本倒逼机制,使得更加阳光化。
另外,公共服务交给社会资本运营,也能提高资金利用率,梁军:“政府不是企业,他可能没有太高的资本回收需求,但是成本控制上并不专业,王小郢项目我们也做了一个总结,我们的这十年的水价调整,远远低于电价调整,低于CPI涨幅。”
部分地方政府误区:PPP模式来钱快
但是,地方债重压下,有地方政府官员很直白,他们说,PPP模式更像是一根化解地方债务平台危机的救命稻草,来钱才是重点。不过,问题是:民间资本愿意进来吗?而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则更为直接:社会资本引入公共领域,怎么保证公共产品不涨价?
马庆斌:PPP模式,契约精神乏力
什么是好的PPP项目?一种说法很形象: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婚姻而不是婚礼,也就说更多的靠心心相印的契约,但是,政府企业间的契约显然缺乏。违约的例子不少。有的政府草率启动项目,项目完成,承诺的优惠政策不能兑现;有的投资人钱不够,用欺骗政府的手段拿到项目。因此,马庆斌提醒,PPP模式的推广,除了政策发力,更需要法治来约束。
马庆斌:PPP往往超过十年二十年,但是一届政府往往是五年,也就是说,项目执行器和任期不匹配。应该更多强调契约精神。这个背景下,在约定地方政府和企业主体,双方的行为边界,利益边界,都应该有法律体制。
王守清:PPP模式,并不能减少政府债务量
王守清则更为直接,他说,他过去努力推PPP,现在则要给想利用PPP化解地方财务风险的人泼点凉水。PPP并没有减少政府债务,只是把一次性财政支出转化为长期支出。以北京4号地铁线为例。如果采用传统模式投资,北京市政府财政支出大概600多亿元,采用PPP,则减少100亿元。但是,北京市如今已不再提“采用PPP节省100亿投资成本”的说法,因为高额的票价补贴也不是小数目。
楼继伟:PPP模式只是微利,想要暴利就别进来
还有一个问题是,愿意参与的民资到底有多少。财政部长楼继伟曾说过,PPP模式就是微利,想要暴利的企业别来。马庆斌明确指出:为了保证公共产品的质量和低价格,一些公共项目就不合适PPP。
马庆斌:不是所有领域都适合PPP,政府承担的义务是不能推向社会的,兼具公益性的项目,医院水学校的项目就不合适,这也是双方选择的过程。
PPP模式,不成熟就不能“放肆”
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则是:PPP模式只能是一辅助融资方式,有数据为证,即使是积极开展PPP的国家,PPP的投资额也不超过全部公共投资的15%。
因此,如果地方政府不顾当地实情,依旧一哄而上,还像以前那样把投融资平台用到极致,不仅不能缓解地方债务风险,还可能带来新一轮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PPP不仅是融资工具,更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也是对政府管理能力新的挑战。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